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2014.08.19【動腳動手—神鬼傳奇 (上) 】拜訪西拉雅族尪姨學習「哈嘮」的製作

Day 1  2014.08.19(二)
教育者:威仁、昱伶、士哲、冠彰
成員15個小孩,4個大人

/ 冠彰
0.緣起
本梯名稱「神鬼傳奇」源自前幾年,帶小孩來嘉義自助旅行時,有小孩提議說想要去「民雄鬼屋」而來的。但後來因為路程及轉車不便未能抵達。
回想起這個年紀的我也是每週在「玫瑰之夜」中聽著鬼故事,看著亦真似假的靈異照片中度過的,因此我開始思考「神鬼」對小孩的意義為何?如何跟小孩談論神鬼呢?
因此我們這次活動暫時簡單的分為為「神」跟「鬼」兩個部分。
「神」的部分,我安排小孩到台南官田的社子部落拜訪「西拉雅族」的「尪姨」,並透過「尪姨」帶領小孩認識當地的信仰中心「公廨」以及信仰神祇「阿立祖」。

「鬼」的部分,這次是安排「精靈」出場,由士哲講解「泥鰍精」跟「田螺精」的故事相關的細節可以看他的記錄。

1. 尪姨?
容我先對「尪姨」作名詞解釋。
當今西拉雅族在祭典中主要處理儀式的神職人員,我們習慣稱她 / 他為「尪姨」。
而「尪姨」一詞明確的定義出現於《安平縣雜記》中,對於其喪祭、作向(西拉雅的傳統儀式)、婚姻、界址均有詳盡的描述,而更早在外國的記錄中,「尪姨」一詞在當時的西拉雅語稱為「Inibs」(伊尼布斯)。
或許是因為「尪姨」的「姨」一字,因此有人容易把這個角色視為專指女性的神職人員。
在以前,西拉雅族是母系社會,因此部落主要的祭祀活動是由女性擔任主要祭司,而在尪姨的傳承上也是由家中的大女兒擔任,但當今的婚姻制度多為女性嫁出為主,因此祖靈以及後人考量到文化傳承問題,因此在當代有些「尪姨」是由男性所繼承。
當然也有學者堅持認為「尪姨」須由「女性」的角色來擔任,但就我的理解今天要去的社子社部落,雖然說這裡的尪姨是男性的,但是他無論是在祭典期間或是日常期間,均是扮演傳統上尪姨的角色,因此如果就在祭典期間所「擔任」的工作以及角色來談的話,他跟過去的尪姨沒有兩樣,因此在這裡應把「尪姨」一詞,加入「區域」以及「當代的時空背景」去重新認識。
而目前西拉雅各部落的尪姨主要的工作是傳承祭典的儀式進行,因此每年尪姨最忙碌的時刻是夜祭的前後幾週,再來是平日每隔月亮的望、朔(一、十五)便要到公廨去換青(把瓶子裡頭的植物換成新鮮的植物),然後平時要隨時接應部落內部大大小小的事情等。
但在稱謂之上我事先跟「尪姨」確認說我想給小孩介紹他是「巫師」,一方便小孩比較難馬上理解何謂「尪姨」,再者「巫師」在自己的部落所做的跟「尪姨」扮演的角色其實相去不遠,但小孩對於「巫師」一詞比較容易想像,因此我就「暫時」稱今天的講師為「巫師」。
2. 「尪姨」的故事
今天準備的故事我是以「你們知道『巫師』是什麼嗎?」作為故事的開始。等小孩各自發表自己對於巫師的想像後我便開始說「威仁」(尪姨)的成長故事。
為什麼「他們」都看不到呢?是威仁小時候的疑問
他說:「小時候有印象來,我常常看到很多陌生的人在家裡走來走去,很奇怪的是爸爸、媽媽、甚至是弟弟們都沒有看到他們?大部分的人看起來都跟我們長的一樣,只是他們都沒有什麼表情,安靜的走來走去。但是有的人會穿著我不認識的衣服,那種衣服很像有在電視上看過。以前我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媽媽他們都不跟他們講話呢?稍微長大之後我才知道,我們家很像只有我看得見。」而也是這樣的經驗,讓威仁小時候便意識到他好像跟其他人不太一樣。
後來我開始敘說他遇到阿立祖(祖靈)的故事,從害怕到試著開口溝通,後來祖靈開始跟威仁學習如何說「台語」,甚至是進入到威仁夢中開始開口對話並且帶領威仁學習傳統的西拉雅文化的各種儀式。
3. 「向」的力量
講完尪姨從一位什麼都不懂得小孩,到學習傳統文化成為「尪姨」的過程後,開始跟小孩講最近尪姨跟我說的「關於西拉雅族的法術」的故事。
尪姨說最近他跟曲師們一起去山區拜訪人,在受訪者家附近散步時,他看到有一位小孩站在果樹下面,手舉著高高的但是不能動彈的站在那裡,他判斷應該是被人家「放向」(中了咒語),因此威仁走過去跟小孩說:「孩子你怎麼站在這裡?」,只見小孩漲紅著臉沒有回應,威仁再問說:「孩子你是不是想要摘水果?」,小孩這時點了點頭,然後忽然發出聲音說:「是阿我剛剛想要摘水果,可是就忽然不能動了」,待小孩說畢後,忽然他的身體可以動了起來了。
在西拉雅族裡我們稱那種看不見的力量為「向」,常見的「向」都是用來保護農作物的,例如以前的農家,作物成熟的時候,都會請會操控「向術」的尪姨來田裡「放向」,用以守護田裡的收成,被放「向」過後的作物,如果有小偷來偷的話,身體便會定在那裡不能動彈,除非要請田裡的主人或是放向的尪姨來解開。
而通常解開咒語的方法很簡單,便是老實的跟擁有者說明是想來摘水果的,通常一說完便可以解開被定住的咒語。
因此我很認真的告訴小孩今天要教你們一句咒語,等一下進到部落之後,要用眼睛仔細地察看四周,看是否有人被固定的某個果樹的下面,如果有的話試著去輕輕拍他,告訴他說你是不是要摘水果阿?待那個人回應完後,身體因為偷摘水果受到的定身咒便會解開。

千跟璇練習幫我解開身上的咒語,她們念著「孩子你是不是想要偷摘水果阿?」。


翰翰很認真的跟我討論關於向術的問題,他問說可以跟尪姨學法術嗎?尪姨他會飛嗎?他還會什麼樣的法術?他真的可以看見我們看不見的東西嗎?我回答說這就是為什麼要帶你們來找「巫師」的原因了。
3. 「眾」與遊戲
在隆田火車站講完故事後,我們便搭上了前往大崎村的公車,目的地是「MIGA」。
下車之後有的小孩認出這是之前來過的MIGA空間,於是開始跟沒有來過的小孩介紹這裡,而有的小孩早已放下背包往外衝了,由於大崎村還保留相當多早年的紅磚建築,其特色是建築與建築中間有許多人行的小徑,小孩便開始在裡頭追逐了起來。


我走近看小孩在玩什麼?環境中分佈著各式的小徑,有些小孩建議玩鬼抓人,在指定完一個人當鬼後,便開始在窄徑中游竄。
但是有一半初次來過的小孩他們著迷於發現新的路徑,孩子很得意地告訴我說他們找到很多條新的路徑,甚至他們開始把空間中捷徑找出來,邊說還邊帶著我導覽。
玩了一會兒有孩子繼續往下走發現在里民活動中心前面有鞦韆以及蹺蹺板,
鞦韆與蹺蹺板
鞦韆就其遊戲的方法,是遊戲的人或坐或立於木板上,以鐵鍊跟上頭鐵桿的交接處為中心,靠著身體前後擺動半徑(鐵鍊)畫出圓的外弧,嚴格說起來這是設計成一個人玩的遊戲器材。
器材不夠怎麼辦?因此有小孩試著想要兩個人一起站上木板玩,但試了幾次都無法順利完成,因此放棄,因此剛開始是先到的小孩先玩,玩了一陣子大家也輪了幾次後,開始有爭議了。
有的小孩被抱怨玩太久了,而鍇鍇則是跑來跟我說他都沒有玩到,確實我剛剛看鍇鍇一直在排隊,但是一直被插隊,也或是鍇鍇讓了位置給了小孩。
怎麼辦?有沒有什麼可以解決的方法,你們要不要討論一下?
就輪流阿,有小孩馬上提出,但立即受到另外小孩的質疑,可是剛剛明明也是輪流阿,都沒有輪到我,我覺的要算次數啦,小孩有了各式的意見在那裡交換。
一陣子之後,小孩還是決定維持輪流好了,但是有人提議,讓等待的人幫忙推正在玩的人,這樣一來,有的不會盪的小孩也可以玩得盡興,而等待的小孩也用了另外的方式參與盪鞦韆。

讓參與的人增加」確實是小孩討論出來的好方法,因此原本一次只能兩個人玩的鞦韆,加上後面幫忙推的人,變成了四個人可以參與活動,排隊的人變成參與的人,「增加參與的人數」是小孩想出的好點子,也因此原本的紛爭暫稍些停止。


而阿千也在盪鞦韆的遊戲之中,但是阿千一直盪的不高,因此她請我幫忙推她一把,我在後頭順著她的弧度緩慢的加高,玩到一半時旁邊的鍇鍇也希望我幫它推一下,因此我暫時先放下千,到鍇鍇的位置去幫忙。跟千不同的是鍇鍇有點怕高,因此推到一定的高度時,鍇鍇就會希望我維持住就好了不再往上升高。
4. 午餐時光 「她者的對待」
中餐我們帶小孩到麵攤吃麵,小孩們都集中在一個大桌子,因此我跟士哲移到另個小桌食用,麵攤點菜是填單子,因此小孩拿了單子後便在桌上討論起來,而我則是拿了另張單子,在旁填寫及看小孩的討論。
小孩開始討論說誰跟誰要一起吃一碗,誰要點什麼、不要加什麼之類的,待我們這桌飯菜以送上來時,小孩持續地在討論,麵攤的服務人員不耐煩了,走了過來跟小孩說你們要點菜了嗎?語罷沒多久小孩便開始出聲點菜,乾麵、米粉、陽春麵等,確實有點混亂,服務小姐有不耐煩了,跟小孩說用舉手的,我講到你們要的食物便舉手,乾麵(幾位舉手)、魯肉飯(許多小孩舉手)。
很快的飯菜都點完了,服務人員滿意地離開了,待服務人員回到煮麵的地方,跟周圍的人聊起來說,他以前是在國小代課的,所以他知道帶小孩很辛苦,因此他知道怎麼管小孩。


隨後不久大桌的飯菜也上來了,小孩開心的交換起菜色吃了起來,我開始想剛剛的事情。
如果再來一次的話,我還是希望先把小孩擱置著讓他們自行討論,我腦海浮現了一句話「面對孩子有時候,最好的『介入』是『不要介入』」。一直等到小孩碰到了困難,主動的需要幫忙時,我才會參與他們的討論。
拿菜單點菜,然後一一的舉手登記,我覺的那是一個很快又很有效率的方法。但我一直期待,這些「有效率」或是「沒有效率」的方法,有無可能從小孩內部自行討論出來的,如論方法好壞,我都願意去陪他們試試看,面對小孩行為,我一直覺得就跟面對優秀的足球員一樣,進球往往只有那幾秒鐘的時間而已,最精彩的還是在中間來回的拉鋸追跑的討論過程。

5. 影子
在吃中餐的時尪姨特別從社子跑來大崎村兩次,因為距離約定的時間已經遲到了,但顯然的我們一直把抵達的時間延後。

當天太陽十分的炎熱,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天小孩對於「陰影」這一詞是特別有感的。當日中餐食畢後,午后氣溫有增無減的,平常小孩只是覺得陽光刺眼而已,但今日伴隨著高溫曝曬,體力很快就流失了,因此小孩沿途都在尋找陰影休息。
在樹陰下真的比較涼快,小孩都用行動表現,或坐或躺的,全然的不管地面乾不乾淨,或是衣服會髒,先好好的休息一下吧~
冠彰我們還有多久才會到阿?樹蔭下小孩如是問著。
6. 抵達尪姨家
行進的隊伍分成三小團,第一團快抵達之際,尪姨又打了幾通電話確認我們的位置,抵達尪姨家後,他貼心的幫每位小孩準備好冰奶茶,並一一的拿給小孩。尪姨還強調說,阿立祖(他們這裡的神祇)很喜歡小孩,來快喝~快喝~。


待第二批隊伍到後,聽士哲說後頭還有幾位小孩走不動了,落後的有點遠,尪姨的母親聽到之後,很關心的問、落後多遠?還有幾位小孩?等她確認完後,她便決定騎車去看看落後的小孩。
沒多久之後見阿姨騎車帶兩位小孩回來,嘴巴還念著:「哎唷喂噢~太陽那麼大,我看他們兩位都走不動了,我直接騎車帶他們回來比較快,還有一位老師再走~她在巷口的地方快到了」,未等阿姨說完,尪姨連忙的拿了兩瓶飲料給小孩。


7. 三向禮(噴酒禮)
行「三向禮」是西拉雅族特有的祭祀方式,「三向禮」又可稱為「噴酒禮」是西拉雅族進到公廨(音同謝)祭祀的方式,類同於進廟拿香祭拜的儀式一般。
尪姨開始跟小孩講解到了西拉雅族的祭祀場所(公廨)時,他們習慣是以檳榔跟米酒作為祭祀的物品,祭祀的方式如下:「首先先把檳榔放置於祀壺(類同於神像)前的香蕉葉上,然後喝半口米酒,讓米酒在嘴巴裡頭混合著空氣,一同噴出霧狀的氣體,先朝著前方噴一次、而後朝右方(東公廨)、左方(西公廨)各噴一口米酒,而這樣的整個儀式稱為『三向禮』或『噴酒禮』」。
尪姨說明完後,便由士哲、昱伶、我輪流「作三向」,一方面是來到尪姨家,我習慣會先跟他們家的祖靈以及神祇(阿立祖)打個招呼,一方面也是示範給小孩看。



待我們都進行完畢後,我們跟小孩討論,「三向禮」是西拉雅族的祭祀方式,來這裡是希望你們可以認識,但我們尊重你們各自的宗教以及個人的意願,如果你有想要跟西拉雅的神打個招呼,跟他們的神問好的,那麼你們可以行「三向禮」,我們都會幫忙你的。
如果你不想的話可以不參與,但如果你怕米酒的味道,那麼我們也會協助你用水加上一滴的米酒來代替,或是也可以用一粒米加入水中,以此代替為米酒來供你們使用。
我們原本以為小孩不會感興趣,或是小孩不敢喝米酒,想不到我們說完後,便一堆小孩說想要以米酒來行「三向禮」,當然他們喝的米酒已經被我們「動過手腳」了,我們已經加入大量的礦泉水,酒精成分已經很低了。





7. 「哈嘮」的備料
西拉雅稱呼頭上的花環為「哈嘮」,是祭典時所需配帶,凡是進到祭典現場的參與人員,頭上都必須要配有「哈嘮」方得以進入。帶上「哈嘮」有類似身份的轉換。
由於等一下尪姨會教我們製作「哈嘮」,因此我們必須要先備料,用到的材料有圓仔花(千日紅)以及芒草。
芒草由於採集的地方比較遠,因此事先已經請尪姨準備好了,剩下的圓仔花則是由尪姨帶領小孩在庭院中採集。


採集的過程中,有位小孩跟凱說(質疑?):「你剪的圓仔花太短了不能用」,或許是說話的口氣,加上當日天氣也十分的悶熱,因此凱當下十分地不開心,後來凱因為這樣暫停了採集,難過的生氣了。
後來士哲反覆的跟凱及另位小孩確認當下的話語,先請凱說不愉快的部分,然後在請另位小孩敘述當時的情形。士哲把另位小孩講的話語,再說一次給了凱及另位小孩聽,並跟凱說其實他想告訴你,你剪的太短了而以,她不是怪你或是質疑你。
然後也跟另位小孩解釋,凱從話語裡頭感覺到不愉快的部分,雖然你說的是事實與建議,但或許我們可以來想想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可以跟凱說。

8. 抵達社子社公廨、編「哈嘮」
到了社子社公廨,尪姨先讓孩子們行「三向禮」。而尪姨也很貼心的準備了料理用的細口瓶,把米酒倒進去,讓完全不敢喝酒的小孩,也可以借用如倒醬油的方式,行點酒禮。

進到了公廨,便見尪姨已將準備好芒草放在公廨的桌子上。

尪姨開始跟小孩介紹這是芒草,是今天要做花環要用的,另外尪姨有特別交代,拿芒草的時候要注意,芒草像是單行道,手只能從單一的方向滑過去而以,如果方向弄錯了就會被開紅單,手會流血。說完然後尪姨請小孩拿起芒草細細地觀察上頭的鋸齒邊。
而我自己也想起,活動前幾天,阿立祖有藉著尪姨出來交代一些話給我,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阿立祖說:「菅仔利利、可以割肉、不能切菜」(台語發音,音調很美的一句話),尪姨解釋說阿立祖有特別交代芒草是很銳利的,因此在使用上要特別的小心。
也因為阿立祖出來交代,因此那時尪姨跟我討論說是否要改用「牧草」來進行,但後來尪姨辛苦的幫忙試驗幾次後均是失敗,因此還是選用容易割傷手的芒草。


小孩觀察完芒草的鋸齒邊緣後,威仁請每位小孩拿九根芒草,他要開始教我們怎麼編「哈嘮」。



尪姨首先跟小孩說你要兩兩一組一起合作,然後再問小孩你們有沒有編過頭髮的辮子,花環的基本型跟辮子的三股交纏的結構是一樣的,只是三股縫的中間穿插圓仔花而以。然後尪姨請軻幫忙用力地握住芒草的一端,然後以膠帶將之固定,把九根的芒草分成三股(等分),每股各三枝開始交纏編織了起來。


很快的尪姨便把需要的長度編出來,然後給軻試戴看看,然後進行最後的修整。而之後就開始進入分組實作的部分,而大人們如士哲、昱伶、汪宜的媽媽、我大家也都加入製作的行列中。




10. 尪姨對於材料的尊重
尪姨確認每位小孩至少都有一頂「哈嘮」之後便開始整理環境,只見尪姨把地上的芒草用掃把集中在一起,然後以手把芒草的部分撿了起來。

然後尪姨將公廨桌上剩下的芒草也一起拿了出來往金爐的方向走去,然後尪姨將芒草放進去了金爐,只見他念了祝禱文後並拿起米酒喝了一口,朝著金爐內的芒草行「噴酒禮」,然後才點火燒掉。
我原本以為那些剩下來的芒草,集中在一起後會被放入垃圾袋或是丟入一旁的田邊當堆肥,而當尪姨往金爐的方向走去時,我才改想說是不是會直接以火燒掉。
但想不到尪姨很慎重的為剩下來的芒草行噴酒禮,然後也答謝土地、阿立祖兵將讓學期傳統「哈嘮」的編織一切順利,燒了紙錢(阿立祖是不燒香、不燒紙錢的,祭祀的時候以檳榔跟米酒即可)。
尪姨活生生的在我面前展示,他們對於材料的尊重以及愛惜,記得今天剛到公廨時尪姨跟阿立祖的祝禱詞中也念到了:「今天有幾位大人帶著小孩要來我們這裡學習我們花環編織請阿立祖好好的庇佑他們,在編織的過程可以體會瞭解我們的文化,也期待編織後可以記得,並且把這樣的故事與技術傳承下去」。


關於尪姨溫柔與慎重地對待材料的事,我想為此多講一些。
西拉雅族祭祀是以壺或瓶子為對象,而瓶子中央是放水,據說祖靈或是看不見的力量都是居住在水當中的。而壺裡頭都會插著西拉雅的民族植物I-hing(音藝馨,也是學堂名稱的由來)、以及香蕉葉以及圓仔花,而這些植物呢,在西拉雅部落裡頭,幾乎是隨處可見的,而尪姨也因為祭祀所需因此在自家的庭園遍植。
而每個月的望、朔(初一、十五),都會舉行「換青」的儀式,「換青」的意思是把之前的花草拿下來,換上新的花草。
而換青換下來的「澤蘭」,尪姨會檢查,如果有長出根的,尪姨便會拿到一旁慎重的照顧,待日後重新植入土中,但時候植物如果是枯萎的,那麼尪姨會將枯萎的植物集合起來,找一天一起燒掉。
而祀壺中央換下來的圓仔花(千日紅),尪姨會將之拿去庭埕去曝曬,曬過的圓仔花,它的種子才會成熟,收集起來下一季便可以使用。

記得之前有朋友看見我貼出來的採集圓仔花的照片,他對我說你們花很貴噢?還有花那麼漂亮為什麼你們要把它踩下來,何不放著讓它繼續漂亮。
但如果細細地觀察,尪姨是採其香、採其色,待香退色褪後,便細細的曬乾取其種子,讓花的生命不斷的輪迴。而非採下來便是一個終結。

11. 阿立祖講師威仁(尪姨)講師
拿講師費用給尪姨的時候,他看了上頭的文字說,真正的老師是阿立祖啦,因此你們要記得把她的名字寫上去。而士哲也轉頭去跟小孩說,他出來教學那麼久了,第一次請神明擔任我們的講師。

而就我的瞭解,尪姨是出自於對自己文化的尊重以及疼惜,他同時也認為文化技藝 / 記憶不單屬於單一的個體所擁有的,因此他才會強調自己只是文化傳承當中,其中的一而以,要說是老師的話或許阿立祖或是祖靈「們」那些過去的前輩,一代又一代的把文化接續擴充的才是我們所該敬佩的。
12. 文化如何教 / 傳承 ?
「文化如何教?」我想這一個問句,作為今天活動記錄的結語。
今天一整天,我不斷地在問自己「人文或說文化如何教」,尤其是當尪姨在公廨內賣力的教小孩如何編織「哈嘮」的時候,有幾位小孩表示他們暫時想要先玩一下,不想要作花環。
於是他們在旁邊開始追逐玩了起來。而我自己內心則是不斷地自我對話,孩子你知道嗎?這幾天的活動很難安排,西拉雅現存的尪姨剩沒幾位,加上「尪姨」其實他其實是很忙的,我一直覺得這是很難得的機會,你們要不要多跟尪姨聊些?

我甚至想如果今天是高中生或是成人的話,或許他們可以理解我的獨白。
但我想一路以來一直深信文化的扎根以及內化不是立即可見,部落的長老或是家族的長輩無一不是想要立刻地把一生的經驗或是好功夫傳給後代,但他們都知道等待的重要。
「文化」講起來很抽象,在教學上也非常難跟家長說明這樣的概念,更別說再當下,站於公廨的我該如何跟孩子說明我想的事情。
但跟昱伶聊後好像回想起自己當時後確定要進行人文教學的初衷。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珍貴的是我們還是相信孩子是可以自我學習,因此我們在每次的戶外課程開始都會反覆地跟孩子說:「我們現在要說一個很好玩的故事,可以的話很希望你們來參與,但如果你現在不想聽故事的,或是你們有更想要玩的遊戲,更想做的事情,那麼你們也以選擇先不聽故事


那今天呢?我期待孩子記得什麼?
我想我希望孩子再過一陣子或是更久之後,他們記得曾經有一位大人,帶他們去拜訪一位巫師,而那位巫師很像是「西拉雅族」,我希望他們對於「巫師」、「尪姨」、「西拉雅族」甚至是「原住民」這幾個詞,不只是書本上冷冰冰的幾個字而以。
希望他們記得曾經跟一位巫師接觸過,甚至是一起製作了花圈。
可以的話我希望這次有參加活動的家長幫忙把「哈嘮」多保留一陣子吧。那些花圈從材料開始都,都是受尪姨細細地祝禱過的。
「哈嘮」的背後代表的不只是受祝福的,同時有那天的炙熱的陽光,酸臭的汗水以及暖暖的人味。

【延伸閱讀】:
2014.08.20【動腳動手—神鬼傳奇 () 】田螺精與泥鰍精的故事

【相片集】:
1. 冠彰的部分
2014.08.19【動腳動手—神鬼傳奇 () 】拜訪西拉雅族尪姨學習「哈嘮」的製作

2. 士哲的部分
動腳動手:神鬼傳奇(8/19~8/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