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2013.12.29【動腳動手˙野孩子】@ 白河 跟著張丙去旅行 全記錄


文:羅士哲、陳冠彰
【行經路徑】
台南火車站/嘉義火車站 (集合)嘉義後火車站(搭乘嘉義客運往關子嶺方向)中庄 番子寮 鎮北宮 溪洲仔 三角潭 雙溪口(黑白將軍廟)雙溪口 下菜園 過八掌溪(通合大橋)水上火車站 嘉義火車站/台南火車站 (解散)。


白河 - 跟著張丙去旅行   地圖
張丙的故事(士哲)
我們在番仔寮的鎮北宮,跟孩子們說了一個發生在白河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個在當時響亮,現在卻少有人知曉的名字:張丙。詳細的故事,請看這裡:http://ppt.cc/vLog



在書寫故事的時候,我盡量遵守一些原則。我不把故事寫成「寓言」的形式,也就是用故事把一個價值觀包裝起來。寓言的含意往往是確定的,是預備好要傳達給小孩的東西,但我希望故事的意義可以是開放的。我會把許多值得討論的元素放到歷史的脈絡中,讓小孩自行決定自己看待故事的角度。像是「偏心」,「英雄 / 土匪」這些,就是我和冠彰從張丙的歷史中找出來的討論元素。我希望故事不要只是傳遞價值觀的媒介(這樣很像傳教,無論價值觀好壞),而勢能讓小孩停下來,決定一下,自己要相信什麼。
談到偏心,男孩們頗有怨言。很奇怪,從以前到現在,只有男孩抱怨老師偏心女生,少有女生抱怨老師偏心男生的。阿睿說要是他,他也一定受不了那樣的縣太爺。他說他們學校的老師就是會偏心女生。我擔心討論一面倒,馬上拉回來問女孩們,會不會覺得老師偏心,結果一概搖頭。我們作教育者的,該注意了。
在故事中段,張丙拜旗時,我曾問過小孩一次,張丙到底是土匪還是英雄,所有小孩一致回答他是英雄。為什麼呢?他殺了人啊!小孩說,他殺的都是壞人,殺壞人當然是英雄。但中段之後,張丙就開始變樣了。雖然是身不由己,但他和手下開始殺人,開始搶劫。這樣還算是英雄嗎?到故事結尾時,我又問了一次。
沒想到,沒有任何小孩認為張丙是壞人,每個人的答案都一致:不好不壞。小孩甚至不說張丙一開始是好人,後來是壞人,而是說不好不壞,也就是偶爾會做好事,偶爾又做壞事。我又問小孩,那你們呢?你們是什麼人?沒有人說自己是好人,沒有人說自己是壞人,每個人都是不好不壞。
就是這樣不好不壞的人,寫出了這塊土地的歷史。這次,小孩沒有跟從清朝官方的詮釋(張丙是土匪),也沒有跟從民間傳說的詮釋(張丙是英雄),而是找出了一條中間路徑。那為什麼官府說張丙是土匪呢?阿喬說得好玩,她說:可能官府的人,都認為張丙殺的這些人是好人啊!
視角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就像孩子們,從自己的視角,看見了一個不同於過往的故事。

關於信仰(從五營經驗到黑白將軍廟)(冠彰)
關於「信仰」我們都是怎麼去認識的?
那天從「溪洲仔」前往「三角潭」的路上,鍇鍇發現了一間樸素的五營廟宇建築,小孩往內部探頭完後,就小心的彎腰走了進去,那瞬間我和士哲對看了一下(因為第一次有小孩走進五營裡頭,我們在想如何思考這事),因此我跟士哲暫且都安靜了一下,然後不約而同地開口說:「鍇鍇你要不要看一下祂的房子內部跟你的房間有什麼不同啊?你覺得需不需要開個窗戶,還是挑高要在高一點?你有沒有想要跟她說什麼啊

小孩很認真的看了一下說:「我覺得可以多個窗戶,光線會比較亮」然後小孩小心的退了出來,我們繼續跟小孩對談:「你要不要祂自我介紹說你是誰?為什麼來這裡?想要問他什麼嗎?
鍇鍇:「你今年幾歲啊?你的生日幾月幾日阿?(一旁有小孩接口200歲)你家門口為什麼要放蠟燭啊?你喜歡吃什麼?那為什麼住那麼小的房子還沒有透氣孔呢?
事後我跟士哲對於此事有了一些討論,首先我們都對於小孩走進五營後,何以我們選擇安靜的觀察,我們當時在思考的是,如果以早年長輩教導的習慣可能會馬上把小孩拉出來,輕一點是口頭說明那是「不能」進去的地方,重一點則叱責說怎麼可以這樣爬進去呢。但這樣的對話方式只會讓小孩對於信仰感到恐懼,因為他是透過禁忌的方式來說明的。
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對話可以進行下去?如何讓小孩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因此當孩子問「五營」的神祇「你今年幾歲啊?你喜歡吃什麼?」的時候其實小孩是從自己的方始來理解神,更甚至小孩是從生活的社交經驗中做出發的。

因此我們跟小孩談到説:「也許我們可以這樣想的,這裡是祂的家,我們進人家家裡面應該會都打招呼,因此也許未來我們也可以這樣想不管我們到廟宇或是別人的農園,我們都可以先打個招呼再進去」。我跟士哲都不希望信仰是從「禁忌」與「懼怕」出發的,我們希望的是信仰就跟生活是在一起的。

隨後到黑白將軍廟的時候,士哲進行了一個很好的示範,士哲進廟裡面雙手合十,跟神明說:「你好、我是羅士哲,我今天從嘉義以及台南帶小孩來這裡進活動,等等會在這裡用餐休息一下,如果有打擾之處再請多包含。然後士哲最後有跟神明說我們用完餐後,會把地面、桌面收拾完畢」。
旅程中的小故事:
1.「嘰、咕、帕」遊戲(冠彰)
士哲跟小孩在玩「嘰、咕、帕」(ㄐㄧ、ㄍㄨ、ㄆㄚˋ):雙手拳遊戲,對應的手的姿勢是為「食指比一為『ㄐㄧ』;拳頭表『ㄍㄨ』;五指張開為『ㄆㄚˋ』」。

遊戲為猜拳,贏得先喊如「ㄍㄨ、ㄍㄨ」如果對方有一手的姿勢為「ㄍㄨ」那麼就少一隻作用手,一直到把對方的雙手都消滅掉了為贏。士哲跟小孩玩的是贏的一直喊下去,我小時候的經驗是兩邊輪流交換喊。是一個非常好玩的雙手遊戲。
帶小孩出遊時,是我跟士哲認識當代小孩歌謠遊戲的最好時機,除了有些新的歌謠遊戲外,有些兒時的遊戲也是原汁原味的被傳承下來,如「黑白黑白誰偷吃番蜀」、「閃電滴滴」、「紅綠燈」等。
而這樣面對面的互動遊戲,對孩子來說,正是結識陌生朋友的開始,從遊戲的邀請、參與、再到遊戲的轉換,小孩彼此間從面對面的猜拳、到一起念自編的改良歌謠、再到扮演鬼去追逐對方。或許也可以這樣的想像,遊戲本身是作為人跟人的接合劑、參與遊戲的同時也參與了對方的記憶。或許下次來跟孩子交流一下我們以前玩的遊戲。
2. 劈柴阿姨(冠彰)
出發沒多久的路上,鍇鍇指著路邊劈柴阿姨說:「她在做什麼?」,我鼓勵小孩上前跟阿姨聊聊天,鍇鍇馬上奔向前跟阿姨聊了起來,
鍇鍇:「這是什麼啊?」
阿姨:「這是龍眼木啊」
鍇鍇:「喔~我有吃過龍眼,但為什麼要砍這麼多龍眼木?」
阿姨:「之後我們要蒸鹹粿的時候用的(當成柴火)」

之後後面的小孩也一一的到來,看到阿姨劈柴,有的孩子說這是龍眼我有看過,有的孩子則是好奇阿姨為什麼要砍柴?
回想剛剛鍇鍇的詢問「阿姨在做什麼?」到小孩跟阿姨有了簡單的對話,我想到如果剛剛是由我回答鍇鍇說:「阿姨在砍的是龍眼木」孩子可能幾分鐘就忘了回答型的對話。
反而是小孩前去跟阿姨互動後,所得到的答案雖然會跟我的回答一樣,但是作為經驗本身我說出來的跟他們自己問到的,是完全的不一樣的狀態。
我的回答是作為一種問題的說明,其意義近乎於看圖說故事,但你要不要去跟阿姨問問看的引導則是試著讓小孩進入情境,而跟阿姨的對話,往往會得出比「龍眼木」這樣單調的回答來的更多。
3. 洗廁所(士哲)
我們應該是最優良的遊客!你看,遊覽兼洗廁所!

黑白將軍廟在當地不是什麼香火鼎盛的地方,一旁的廁所有點髒亂(坦白說,這種小廟有廁所已經很神奇了!)。地上有許多鳥屎,馬桶邊還有一塊乾掉的髒污。想上廁所的阿牛看了又看,跑來找我,說她不敢上。
該怎麼辦呢?最近的民宅,大概也有個一公里遠吧。我想了想,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廁所變乾淨啦。
我們開始幹活。我拿著短柄掃把掃裡面,阿牛拿長柄刷子刷門口。才一下子,鳥大便大致都處理乾淨了。但是,那一塊髒污,阿牛怎樣都刷不掉。
好在,這時候來了救星。 

我們發現了一條水管,由阿牛新交的好朋友阿昕接上水龍頭,負責開關水。我負責控制水管,阿牛負責刷。水柱加上刷子,沒有多久,馬桶就乾淨溜溜。我們順便連旁邊的地板都刷了一下。我問阿牛說,這樣他敢上了嗎?她點點頭。
或許阿牛有一天會敢上髒一點的廁所,或者甚至在野外上廁所。但在還沒準備好的今天,她還是可以為了自己,出點力。
4. 告狀(士哲)
小孩A來向我告狀了,我覺得很怪,因為照我對他的認識,他應該是最不愛守規矩的那個。他跟我說有個小孩用石頭把人家種的橘子丟下來了,我想著,該怎麼回應。

可以怎麼回應呢?有好多種方式。照我的印象,多數大人最常做的回應就是立刻去唸丟石頭的小孩一頓。本來嘛,丟石頭砸人家橘子還不該罵嗎?但我不太想這樣。
依照小孩告狀的內容來「處理」,意味著兩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大人就是權威」。正因為大人是權威,可以命令,可以斥責,可以禁止,才需要「告狀」啊!第二件事情更弔詭,是「權威會服從於我」!這個有權力,能操控其他小孩的大人,竟然可以透過告狀來控制,這不就意味著我(告狀的人)的權力高過其他小孩,甚至比這個大人還高?就像後宮甄嬛傳裡面那樣,權力最高的,或許不是皇上。
還有好幾種選項可以用。譬如不理他,問他你幹麼那麼愛告狀,或者請他自己去跟那個小孩說。這次,我沒有用這些方法,而是說了這句話:「為什麼不能砸橘子?
小孩A愣住了,沒有講話。我猜他一定超級錯愕:我今天砸柳丁,丟石頭,才被這傢伙說了好幾次,怎麼現在他的意思好像是可以丟?
其實我的意思既不是可以丟也不是不可以丟,而是真的很認真的想請他說說看「為什麼不能丟」。對小孩A來說,他一向在意的是一件事情「可以」或「不行」,而不是「為什麼可以」或「為什麼不行」。這問題真是把他難倒了。
我替他解危:「你是擔心我們可能會被主人罵嗎?」他說對。
我:「那你可以自己去跟他說。」
他:「但是我說沒有用啊,你是大人,你說才有用。」
我:「你真的覺得我說比較有用?」他說對。我回過頭問在一旁的,剛剛丟到橘子的阿軻:「你覺得我跟你講會有用嗎?」阿軻一直笑,猛搖頭。
我告訴小孩A,你既然不相信,我就示範一次給你看。我說了一連串:「你知道那個橘子是有人的嗎?你丟橘子會害我們挨罵,我才不要挨罵……」阿軻假裝在聽,呆呆的點頭,然後大笑。
「你看吧,沒用。」
在這段對話裡,我想告訴小孩A兩件事:(1)我沒有辦法命令一個人不要幹什麼,(2)重點不是可以或不行,而是為什麼。現在想起來,我想我少做了一件事。如果還有一次機會,我會想請小孩A誠懇的把他擔心的事情告訴阿軻,請阿軻不要那麼做。他自己就可以做到,而且可以比大人做得更好,如果他誠懇,真心。
5. 再談「丟石頭」(冠彰)
小孩出遊的時候很喜歡丟擲東西,常見的往往是土塊或石頭,這次出遊由於前頭的走的太快,因此前面的隊伍暫且在路旁等待後頭孩子的到來,等待的過程中,孩子便從小路進到一個私人菜圃,菜圃有一塊荒廢又空曠的草地,待安全確認後,小孩便開始拿起石頭向前投擲。
過程中小孩開始從無目的投擲,發展為定點的投擲比賽。
待後頭隊伍趕上,我便請小孩慢地往外移動,過程中有一小孩對我說:「丟石頭讓我『重獲自由』
我問小孩說為什麼呢?小孩說:「丟石頭跟打羽毛球一樣,手部可以用力的出力,感覺很多不舒服的東西都可以用力地丟出去,通通不見,因此我有重獲自由的感覺
關於「蒐集」
1. 倒地鈴(冠彰)
出遊的旅程中,小孩喜歡沿途「撿拾」、「收集」小物品。而自然物的收集是最常見的,如植物的花朵、果實、種子等。
而這幾次的出遊經驗,小孩沿途會注意是否有「倒地鈴」可以撿拾,倒地鈴又被稱為「風球葛」(氣球果),但對於小孩來講,他們想要蒐集的是成熟轉褐色的氣球果,果實中內有黑色種子,上有一個白色的心形圖案。

小孩通常沿途散步的過程中彷彿都裝有倒地鈴雷達,一發現後大家便一湧而上以樹枝翻找褐色球果,最早是會以手一顆顆的剝開取出內部的種子,但現在大家喜歡一起把球果放在地上,然後一起用腳踩踏球果讓內部的種子露出,然後在一起均分種子。
從個人為單位的採集種子,到幾人一組的合作採集,其背後的反應不是效率或是速度的增加,而是小孩透過這樣的活動,交了一起採集分享的朋友,因此在旁的我聽到這樣的對話:「這些給妳了,妳剛剛採很多。不用啦~妳先收集,妳不是有一個玻璃罐在收集嗎,妳先放慢,妳下次還會參加這個活動嗎,借我看就好了」。
感性的想,如果說「一起採集」是「合作」的開始,那們「分配」採集到的東西給夥伴是連結到「他者」的開始,小孩開始有了夥伴、結交了朋友。
2. 垃圾(士哲)
跟小孩一起出門,垃圾是一大煩惱,無論對爸媽還是教育者都是這樣。一般來說,小孩會毫無顧忌的把他覺得麻煩的垃圾丟到任何他想丟的地方(如果一個小孩會自動收拾垃圾,那他往往是對「規矩」有太深的執念,這會帶來另外的麻煩)。面對這種狀況,我們都知道,說教的效果,微乎其微。
可以做什麼呢?其實有些小細節可以先想。譬如說,隨身帶個小袋子就可以解決八成以上的問題。小孩亂丟垃圾是因為垃圾很麻煩,有了小袋子可以裝,這麻煩就自動解決了。趁這個機會,還可以順便跟小孩協商「分擔責任」,輪流拿垃圾袋。這個方法,孩子可以學到的東西就遠比說教多太多了。
但是,這方法肯定解決不了所有的問題。譬如,當亂丟垃圾超級好玩的時候。

孩子們來到雙溪口附近的三角潭,阿凱隨手把一個保力達的瓶子踢進潭裡。我知道他不理解這有什麼不可以,所以我把孩子們找過來解釋了這件事。
「你們知道這個水池是幹甚麼的嗎?」孩子們搖頭。
「這是用來灌溉附近的農田的,所以他會有出水口,讓水可以流出去(我指指我們站的下方,那裡就是出水口)。丟到裡面的垃圾,就會卡在出水口,讓水出不去。後來,還要有人專門把垃圾撈起來。」
「他們是用長長的網子把垃圾撈起來嗎?」有小孩問。我說是。
然後……孩子們竟然就開始「用長長的網子把垃圾撈起來」了。
他們用的是在路上撿到的長竹竿。孩子們拿著竹竿,伸到池子裡,開始勾裡面的垃圾,不勾起來絕不罷休。這真是個困難的任務,花了好一陣子,才把其中一個保麗龍杯移到岸邊。
我相信小孩一點都不想把這個地方弄髒,知道了理由以後,誰都會希望乾淨。丟垃圾不是為了污染,而只是好玩。如果撿垃圾也可以好玩,孩子們當然會樂意投入。對大人來說,難題就是:該怎麼讓撿垃圾有趣起來呢?這就得靠靈機應變,和創意了(還要夠high!)。
路上的標記(冠彰)
旅程中小孩子逐漸分成前、中、後三群,因此士哲請我先帶前面的小孩先走,他負責帶領後面的孩子,待我問完:「有誰是腳力強健、要先前帶路的?」還沒有帶我回答,幾位孩子便連忙的往前衝去。
我們不要被後面的發現」,因此前行的孩子快步地往前走去,但路途上有許多的叉路,我問孩子怎麼辦?他們後面的不知道路,我們是否要停下來等他們,小孩再說了一次「我們不要被後面的發現」,那該怎麼辦呢?
在靜默的同時有小孩跑向路邊五營廟旁的金爐去,隨即捧了一堆香腳回來,這樣做什麼用呢?小孩說我們來做記號給他們看,說罷便開始以香腳先排出箭頭的形狀。

接著小孩繼續地把香角折成更短的造型,然後排起來,待排好後發現小孩是在排動腳動手的「動」字。在岔路上留下記號的遊戲也隨著「箭頭」與「動」字被開始進行。


沿途上小孩持續的以香腳排以箭頭

在跨越八掌溪的橋上小孩排了「快」字



小孩畫的明信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